一九九八年五月,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忘台莊出土一方隋大業九年(西元613年)的《郝伏願墓誌》。《誌》中說:“君諱宜,字伏願,望出西衢國人耶。四世祖郝子魚,有得,西將胡人。一余向東,往至太原治。經一十五年衰弱,為魏所統,遂授扁城郡守、領民酋長,因官食封。”意思是說:郝伏願的族望出自西衢之國。他的四世祖郝子魚,字有得,曾經是這個胡人國家的將軍,後來向東移居到太原境內。過了十五年,歸順北魏,被授予扁城郡守,兼任管理本民族部落的酋長,《誌》中所說的西衢國,當指大夏,居延長縣之西的靖邊縣一帶,故曰西衢,為匈奴人建立的國家。史載:赫連勃勃之先為南匈奴一支,東漢時歸附,賜姓劉。西元407年,其後裔赫連勃勃建立大夏,留下了舉世聞名的統萬城遺址,在延安城東修築的豐林古城,後人就猶呼之力赫連城。西元425年,赫連勃勃死,其子赫連昌繼位,內部爭位不息,北魏乘機伐夏,於次年攻佔統萬城,赫連昌奔上邽(今天水),被北魏俘獲,魏以公主下嫁,後因謀反被殺,其弟赫連定於平涼即位。西元430年,又被俘送至北魏,大夏遂亡。郝子魚為“西將胡人”十五年,當在赫連勃勃當政時期(西元407年~西元425年),後因赫連昌被俘而歸順北魏。《誌》中還說郝伏願之父在北周“建德元年(西元572年)授開府儀同三司”。郝伏願于隋開皇元年(西元582年)歸降隋,先後任州主簿、延安郡清河府大督、定城府鷹揚郎將等職。大業七年(西元611年)曾隨隋煬帝參加征戰高麗的戰爭,第二年在歸途中死於今河北涿州境內。大業“九年三月五日葬在延安郡東百里去斤川肖糾村一裏道”。郝氏家族“望出自西衢國”之匈奴,在陝北大地活動二百餘年,族類繁熾,可謂望族,這就為我們探索陝北大姓郝姓的族源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歷史線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