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
中华郝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郝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太原分流與東遷 第 11 楼

在這份世系表中,【新唐書】中的郝綱變成了郝從綱,而在【新唐書】的郝綱與郝學忠中,加上了郝文孝一代,又有郝迴與郝相貴中,也加上了郝破敵一代。這樣,郝處俊便成了郝江的第八代或九代孫,但是關於郝處俊家族何時何代遷來安州安陸的,該譜和【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】均缺記載。
據考,西晉末年“永嘉之亂”時,先始祖為避戰亂,率部分族人背井離鄉南下避亂,郝隆被征西將軍桓溫聘為“南蠻參軍”,寄居於潤州丹楊(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),為郝氏“曬書堂”支系的江南始遷之祖。其子孫繁衍播遷,成為江南望族。《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對此有明確記述:郝隆七世孫郝廻任南梁江夏太守,遂家於丹陽徒至安州安陸(今湖北德安),為安陸郝氏開派之祖,其子郝勝(字破敵)為北周沔州太守,其孫相貴,拜滁州刺史,封甑山縣公。相貴有子二人,長子處俊,次子處傑。處俊于唐貞觀中進士及弟,承襲父爵,累遷吏部侍郎、中書令、檢校兵部尚書,為唐高宗時一代名相,《新唐書》、《舊唐書》均為之立傳。
事實上據《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明確記載:“郝氏出自郝省氏,太昊之佐也。商帝乙之世,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,因以為氏。裔孫晏,秦上卿。晏孫瑗,太原守。生夔,漢匈奴中郎將。裔孫晉末因官徙潤州丹楊。七世孫迴,自丹楊徙安陸。迴,江夏太守;破敵,後周沔州太守;相貴,滁州刺史;處俊,相高宗;北叟,司議郎;南容,秘書郎;處傑,鄜州刺史。郝氏宰相一人:處俊。”這是正史方面的。而《崞縣誌》雲:“《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對此有明確記述:郝隆七世孫郝迴任南梁江夏太守,遂家於丹陽徙至安州安陸,為安陸郝氏開派之祖,其子郝勝,字破敵為北周沔州太守,其孫相貴,拜滁州刺史,封甑山縣公。”等語。可見崞縣譜把郝隆成為郝迴的直系祖先,而安陸譜說郝散是郝迴的直系祖先。不論誰對誰錯,天下郝氏子孫都追郝隆曬書堂堂主為遠代始祖的,這裏仍用安陸譜記述的。
      郝處俊雖家居安陸已達數世,但依據魏晉、隋唐時世家大族標示郡望的習俗,仍稱“太原郝氏”,故歷代《山西通志》、《太原府志》、《崞縣縣誌》均將郝處俊收入“鄉賢錄”,列為太原名賢,郝氏族譜家乘也將之錄為太原郝氏傳人。郝處俊為官清正,臨事敢言,曾勸阻唐高宗勿讓位於則天武后,深為武后忌恨,因其一身正氣,“操履無玷”,武后難以加害,及至武后臨朝稱帝。處俊之孫象賢為太子通事舍人,垂拱四年(西元688年),武后遂藉故將其誅之。象賢臨刑時極口大罵,揭露武后種種醜行。武后怒極,令其“寸磔而死”,並將其祖、父開棺戮屍。
      經此慘變,郝處俊子孫後裔和宗親族屬四處逃匿,有的逃回湖北安陸,有的散居于江蘇南京、句容、蘇州,也有的逃回原籍山西老家。江南郝氏曾一度沉寂,其傳承脈絡難以理清。另據江蘇淮安《淮山郝氏宗譜•五卷•首一卷》(清郝嵩雲修,光緒二十八年木刻本)記載,明朝初年蘇州富戶、郝氏“曬書堂”後裔郝貴四被迫從蘇州閶門遷往江蘇鹽城,在鹽都縣葛武鄉郝榮莊落戶,是為鹽城郝氏始遷之祖。
在眾多族譜所記世系中,應以襄陽譜、安陸譜、當塗譜、慶源堂譜所記的同一世系較為真實可信,即郝處俊家族派衍自太原郡郝氏,可能是郝隆的後裔,而與南陽郡郝氏郝覺家族、京兆郡郝氏郝必符家族均無傳承關係。
安州安陸郡郝氏興起於蕭梁、隋代,但牠的崛起於世和揚名天下,則是宰相郝處俊和郝相貴父子的功勞。史稱;郝處俊之前,安州安陸郡郝氏便家道興隆,代出人才,郝處俊的高祖、曾祖、祖父與父親,都為官為宦,至父親郝相貴任滁州刺史、甑山縣公,是一種從三品的封爵列侯。安陸郝氏不但是官宦世家,而且還是當時著名的孝友之家。正是這樣

作者:郝烈祖 (2014/2/15 14:36:2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太原分流與東遷 第 12 楼

宦世家,而且還是當時著名的孝友之家。正是這樣
的家族土著,才培養出了宰相郝處俊和孝友先生郝處彥兄弟。譜載;郝相貴與妻許氏生了三個兒子;郝處彥、郝處俊、郝處傑。老大郝處彥,字崇德,官任太子洗馬,作為安陸郝氏的長子,
郝處彥繼承了家族的孝友傳統,二弟官居宰相後,他辭官歸隱,在家奉養慈母,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孝子,他常教誨族中弟子說;終身讓路,不枉百步;終身讓畔,不失一段。他去世後,被宰相李敬玄、薛元超、李義琰等人一起私謚為‘孝友先生’。老三郝處傑官任鄜州刺史,升爲供奉、太子典膳,晚年徙居青州府臨淄縣等地。
在安陸郝氏三兄弟中,當然以老二郝處俊最著名。郝處俊少年有大志,好學精思,重節義,講信用,好救人危急而不貪報答。年輕時便成為一才華出眾,文武雙全的名士,並唐高宗李治皇帝徵召,授任吏部侍郎,從此走上仕途。在征討高麗有功,授官為中書舍人,不久升爲中書令,位極人臣,授同東、西臺中書門下三品,高居宰相的顯要職位,為相期間,郝處俊廣泛可薦能人才子,對唐高宗皇帝的弊政則能直諫無諱,深受世人稱贊,郝處俊又是一位頗有才識的文學家,他參與修隋國史,還采魏晉以來君臣成敗事。
西元七世紀後期,郝處俊兄弟的傑出成就,使安陸郝氏一躍而成為當時郝氏族姓中最顯赫的家族,所以一百餘年後,太常博士林寶在編修【元和姓纂】時,便將安陸郡列為郝氏十大郡望之一。
郝處俊之後,安陸郝氏後裔雖人才凋零,家族日見衰落,但憑藉家財族勢和祖先餘威,遺澤之廕庇,這個新崛起的宗族仍維起了一段時間的興榮。
據正史與譜牒記載;在安陸郝氏三房中,以長房郝處彥和二房郝處俊兩支子孫較為優秀,家族較為興旺,當地百姓慕其名,雅稱郝處彥、郝處俊兄弟為‘金公’、‘銀公’。兩房族人敘昭穆而塟,佔地近五十畝,稱為宰相林,其家財之大,族勢之顯,可以想見。長房郝處彥之後,名見【宰相世系表】的還有五、六代但都只不過是普通百姓,毫無建樹。二房郝處俊一支,又最為發達。郝處俊娶龍氏生三子;北叟、南容、東叟,又妣彭氏生二子;朝瑞、朝麟。這五兄弟均有功名;老大郝北叟任太子典膳、司議郎,郝南容秘書郎;老二郝南容初任頓丘縣令、升為禮部尚書;老三郝東叟任正諫大夫兼修國史;老四郝朝瑞,字智叟,官任監察禦史;老五郝朝麟,字經叟,官任武部員外郎。其中,又以老四郝朝瑞一支最盛,郝朝瑞生二子;尚文、尚明。長子郝尚文,字象僊,官任靈州司馬;次子郝尚明,字象聖,官任奉禮郎。郝尚文生四子;謙、讓、信、章。郝尚文的後代,人才較為發達,產生了許多縣令、主簿、參軍之類中下級官吏。
老大郝北叟生子;象猷,郝南容生子:象賢,郝象賢官任太子通事舍人,後被周武則天當朝執政誅戮之。郝象賢生三子,其中一子名叫郝肸,字伯泉,當自己意識到安陸郝氏將災難臨頭時,奔向山東遠逃避禍,最後徙居山東萊州郡掖縣北陵疃,成為山東掖縣郝氏開山鼻祖。
因為安陸郝氏在郝處俊之後,再傳至三、四代便大多數都衰落,除了郝處俊四子一支還比較興盛外,其他各支均後繼無人,沒有將宗族發揚光大。因此大約到武則天周朝時候,隨著家族的衰微,安陸郝氏便退出郝氏十大郡望之列,到宋朝樂史修【太平寰宇記】時,便不列安陸郡為郝氏郡望,而歐陽修編撰【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】時,遂乾脆將安陸郝處俊家族列到太原郡大宗名下。
隨著宗族本身的衰敗,再加上唐宋之世,湖北安陸一帶多遭兵荒馬亂之害,許多安陸郡郝氏成員又紛紛向南遷徙,從湖北向江南北散佈,如;【慶源堂】便載說;郝東叟的後裔有一支徙居信州路廣信府貴溪縣;又有郝南容的後裔,有一支於南宋建炎初,南渡居於鳳陽府壽州霍邱縣後,又徙居壽春下蔡、山東萊州等地。
大批家族成員的外遷,也削弱了安陸郝氏的實力,加速了牠的衰亡,因此,傳到宋元之世,江北望族安陸郝氏,便徹底衰落,完全從中國歷史舞臺和郝氏族姓長河中消失嘞。


作者:郝烈祖 (2014/2/15 14:37:2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太原分流與東遷 第 13 楼

先秦上卿郝晏公一統垂絲圖
郝晏生郝伯、郝俊、郝佺、郝萊、郝榮、郝芳、郝蘭、郝艾、郝藝、郝萱、郝藍、郝萌、郝言。---郝伯生郝堂。郝佺生郝極。郝萊生郝廣、郝宙。---郝極生郝黃。郝廣生郝尚、郝安、郝述、郝究、郝澹。郝宙生容。---郝黃生郝岐。郝尚生伯通。郝澹生平國、護國、定國。郝容生伯良。----郝伯通生珪、郝瑗。郝定國生敬處(上穀)、敬觀。郝伯良生嵩。----郝瑗生郝超、郝夔。郝敬處生郝藉、郝荇、郝蒿。郝嵩生郝彩(京兆)。----郝夔生仲達。郝荇生賢。郝彩生仲繁。---郝仲達生郝廉(字子康)。郝賢生郝宗。郝仲繁生郝黨(江夏)。----郝廉生郝玫、郝瓊、郝鏈、郝琛、郝瓚、郝珂、郝琉、郝理。郝宗生郝廉、郝孝、郝尚、郝禮、郝忠、郝彥。郝黨生郝臣、郝良、郝石、郝公、郝叔、郝季、郝釗、郝劍、郝宗。----郝玫生郝彤、郝寧、郝宣、郝寔、郝縉、郝綰、郝綸、郝緯、郝閣、郝乾、郝仁、郝信、郝明、郝昭、郝昉。郝孝生郝馠、郝馡、郝馥、郝馝。郝臣生郝弼。----郝彤生郝爽、郝琬(南陽)、郝瓖(即郝稥或郝璠,南陽)。郝閣生郝培、郝垍。郝馡生郝祐、郝祜、郝祺。郝弼生郝輔。----郝爽生守亮、守江、守山、守廉、守椿、郝簪、郝纓、郝權、郝楓、郝柄。郝垍生德、郝黨。郝祜生郝道、郝善、郝良。----郝守亮生郝遠。郝柄生泳毅、仁毅。郝黨生郝功、郝祖。郝道生郝淵、郝沅、郝源。----郝遠生長文。郝泳毅生郝攸。郝功生錫傳。郝沅生郝憲、郝慧、郝懋。----郝長文生象麟、象期。郝攸生郝哲、郝悅。郝錫傳生必福(安陸)、必祥。----郝象麟生郝康、郝序、郝莊。----郝康生郝隆、郝陞。郝序生郝隆。----郝隆生郝太、郝原、郝江。(崞县谱载:郝隆生七世孫郝迴。郝迴生郝勝、郝正、郝順)。----郝太生松壽、椿壽。郝江生郝松、郝棖、郝林。----郝松壽生夢瑞夢祥。郝椿壽生夢梅、夢彩夢聖。郝林生從綱、從常、從德。----郝從綱生文孝、文經。----郝文孝生學忠•學孔。----郝學忠生郝迴。----郝迴生破虜•破敵。郝破敵生漪園•相貴,----郝相貴生處彥/處俊/處傑。


作者:郝烈祖 (2014/2/15 14:40:27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太原分流與東遷 第 14 楼

大唐中書令郝處俊公一統垂絲圖
郝處俊生北叟、南叟、東叟、朝瑞、朝麟。----郝南容生象賢、郝北叟生象猷。郝朝瑞生尚文、尚明。郝朝麟生尚良。----郝象賢生郝肸(字伯泉)。郝尚文生郝謙、郝讓、郝信、郝章。郝尚明生顯仁、應符。郝尚良生顯淳、顯美、顯善。----郝肸(萊州,字伯泉)生郝錕。郝應符生閏父、汝輝。郝顯淳生郝火、郝炎、郝焱、郝燚。----郝錕(字道行)生郝耀、郝輝、郝皝。郝閏父生暎光、暎鬥、暎星、暎晨、暎泰、暎元、暎魁、暎雲、暎霞。郝汝輝生暎皝。郝燚生郝景、郝晟。----郝皝(字孝德)生郝鮌。郝暎魁生連榮。郝晟生偓佺(東牟)。----郝鮌(字周禮)生郝鋮。郝連榮(字長育)生郝演、郝湛。郝偓佺生郝河、郝浞、郝溯、郝海、郝洲、郝溥、郝泗。----郝鋮(字維則)生郝垚。郝演生郝拯。郝溥生郝鈺、郝鏑、郝鎮。----郝垚(字高勛)生郝毓、郝誨。郝拯(襄陽)生濟廉、世廉、孝廉。郝鎮生材源、材貲、材友、材林。----郝毓(字鍾秀)生郝玨。郝濟廉生潞芳、潞川、潞陵。郝材友生建乾、建元。----郝玨(字百雙)生郝堃。郝潞芳生萬邦。郝潞陵生經邦。郝建乾生郝裒。----郝堃(字大輿)生佺伯、佺仲。郝經邦生壽昊、福昊、祿昊。郝裒生安伯、安仁、安侶。----郝佺伯(字有本)生徵彪。郝佺仲(字有材)生朝暉、春暉、朝春。郝福昊生丕烈、宏烈。郝祿昊生繩烈、繼烈。郝安侶生東牟、東萊。----郝徵彪生宗俚。郝朝暉(字連榮)生宗曦。郝宏烈生伯全、秀全、穎全。郝繼烈生伯全。郝東牟(字如山)生俊彥、俊昇(即全真教道士七子之一郝大通)。----郝宗俚生檣雯。郝宗曦(字占鳳)生昇雯。郝伯全(棗強)生仁邦、表正、成通、宗禮、高儀。----郝檣雯生遠銘、钜師。郝昇雯(字鎮宅)生景達。郝表正生明遠、文強、仕舉。----郝遠銘生郝笨、郝箵、郝笭。郝钜師(字士銘)生郝笙、郝篵、郝籲、郝笛、郝籈。郝景達(字相麟)生郝筌、郝策、郝第、郝筠。郝明遠(棲霞)生郝本。郝文強(招遠)生郝生、郝蔥、郝理、郝達。郝仕舉(掖縣)生郝玉、郝迪、郝真。----郝笨生郝賢、郝猷、郝功、郝利。郝箵生郝貢、郝獻。郝笭生郝立、郝興。郝笙生郝昭、郝煦。郝篵生郝昌、郝暥。郝策生郝最、郝樷。郝本生郝亮。----郝猷生郝良。郝昭生惠暄、惠椿。郝樷生惠松、惠盈。
備注;郝肸公,字伯泉,避武后之禍。遷居萊州東萊郡掖縣平仲故里鄉北陵疃,成為掖縣開山鼻祖。郝汝輝公曾徙居章陵郡蔡陽。又徙居東萊郡萊州衛羅峯鎮張星村等地。郝拯公由於官任推官之職,遷居湖北襄陽府唐白水河口大槐樹莊鐵碓臼,成為襄陽府郝氏開山鼻祖。郝朝麟公後裔,有一支即郝偓佺公遷居登州東牟郡文登縣、牟平縣寧海州一帶。


作者:郝烈祖 (2014/2/15 14:41:00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太原分流與東遷 第 15 楼

匈奴大姓郝氏與陝北郝姓
編輯者按語:
陝北的歷史文化特點,人們通常表達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、草原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交結地帶、多民族融合的漩渦,等等,這只是一種模糊的表述。在陝北這塊大地上所發生過的歷史演變的細枝末節,早已埋沒在塵封的歷史之中了。
語言是人類歷史的活化石。而族名作為血緣的語音標識,可能產生於人類語音的早期發展階段,而它往往又被轉化為語言最穩定的深層積澱——姓氏、人名和地名。通過姓氏、地名的稽古鉤沉,我們可以找到陝北的歷史文化更詳實、更豐富的細節。
胡,是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。胡姓,也泛指少數民族的姓氏。陝北胡姓分佈廣泛,有的比較易於辨識,有些已與漢姓無所區別,如今都成為百家姓中的一員。但這些胡姓後裔的血脈中,確實曾經流淌著眾多少數民族的血液。
本報自今日起,特刊發由原洛川民俗博物館館長、副研究員段雙印考證撰寫的《陝北胡姓源流考》系列文章,以引起讀者的關注和爭鳴。

一九九八年五月,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忘台莊出土一方隋大業九年(西元613年)的《郝伏願墓誌》。《誌》中說:“君諱宜,字伏願,望出西衢國人耶。四世祖郝子魚,有得,西將胡人。一余向東,往至太原治。經一十五年衰弱,為魏所統,遂授扁城郡守、領民酋長,因官食封。”意思是說:郝伏願的族望出自西衢之國。他的四世祖郝子魚,字有得,曾經是這個胡人國家的將軍,後來向東移居到太原境內。過了十五年,歸順北魏,被授予扁城郡守,兼任管理本民族部落的酋長,《誌》中所說的西衢國,當指大夏,居延長縣之西的靖邊縣一帶,故曰西衢,為匈奴人建立的國家。史載:赫連勃勃之先為南匈奴一支,東漢時歸附,賜姓劉。西元407年,其後裔赫連勃勃建立大夏,留下了舉世聞名的統萬城遺址,在延安城東修築的豐林古城,後人就猶呼之力赫連城。西元425年,赫連勃勃死,其子赫連昌繼位,內部爭位不息,北魏乘機伐夏,於次年攻佔統萬城,赫連昌奔上邽(今天水),被北魏俘獲,魏以公主下嫁,後因謀反被殺,其弟赫連定於平涼即位。西元430年,又被俘送至北魏,大夏遂亡。郝子魚為“西將胡人”十五年,當在赫連勃勃當政時期(西元407年~西元425年),後因赫連昌被俘而歸順北魏。《誌》中還說郝伏願之父在北周“建德元年(西元572年)授開府儀同三司”。郝伏願于隋開皇元年(西元582年)歸降隋,先後任州主簿、延安郡清河府大督、定城府鷹揚郎將等職。大業七年(西元611年)曾隨隋煬帝參加征戰高麗的戰爭,第二年在歸途中死於今河北涿州境內。大業“九年三月五日葬在延安郡東百里去斤川肖糾村一裏道”。郝氏家族“望出自西衢國”之匈奴,在陝北大地活動二百餘年,族類繁熾,可謂望族,這就為我們探索陝北大姓郝姓的族源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歷史線索。


作者:郝烈祖 (2014/2/15 14:45:50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6 每页5条 当前3/4页 [1] [2] [3] [4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郝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4,679.7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郝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